日企向中企出售著名家电品牌 利益背后是陷阱
近年来中企对日本大型企业的收购让人关注。中国美的集团收购东芝的传统业务,鸿海收购夏普。这些都是可以载入日本“家电史”的大事件。最近几年中国企业不断对日本企业进行收购,日企命运已经完全掌握在了中国手中。
《日经新闻》6月13日报道,中国南部城市广东佛山美的集团的总部,经营高层表示,“为了品牌才实施收购。是为了‘TOSHIBA(东芝)’的品牌使用权,如果无法使用东芝品牌,我们根本没必要收购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
相比技术和人才,更想获得品牌
这位高层的语气让人感觉美的对于对于品牌之外的白色家电的技术和人才并不大感兴趣。 美的集团通过收购不仅可以获得白色家电业务本身,还可以在今后40年里使用“TOSHIBA”品牌在全球销售。对于品牌实力相对逊色的美的来说,可谓求之不得。
日本企业抓到了钱却调入了“陷阱”
另一方面从东芝来看,在获得业务出售利润的同时将背负巨大的风险。“TOSHIBA”是商品品牌的同时还是东芝的企业名称,也是企业品牌。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丰田汽车允许中国企业使用“TOYOTA”品牌,允许中国企业在长达40年里使用“TOYOTA”品牌在全球销售。
万一美的集团今后使用东芝品牌销售的白色家电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东芝能够拍着胸脯对消费者说“这些商品实际上不是我们生产的,而是美的生产的,和我们没有关系吗?”。如果出现问题,消费者将谴责东芝,东芝品牌将受到伤害。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出售品牌获得资金是多么悲哀?但是,对于陷入经营困难的企业来说,这也是舍车保帅的无奈之举吧。向陷入经营危机的日本企业伸出援手,慷慨出资的中国企业成为“值得感激的存在”。
过去松下也是这样。连续2年陷入超过7,000亿日元(1日元=0.0094美元)的亏损后,2012年将旗下的三洋电机的传统白色家电业务出售给中国海尔,此事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先锋也是一样。由于面向等离子电视的大规模投资而陷入经营困难,2009年为获得资金,将“Pioneer”的品牌使用权有偿出售给中国苏宁电器(目前的苏宁云商集团)。JVC建伍株式会社也是一样。在经营重建中的10年,像先锋一样,将“JVC”品牌以有偿提供的形式出售给台湾企业。
这些都是将花费很长时间建立的有传统的日本家电品牌,以经营低迷为由,以“低廉价格”卖给大陆和台湾企业。这种“日本家电”的历史在今年春季再次重演。
中国欲走捷径 结果不尽如人意
中国企业认为收购日本的家电业务是提高品牌号召力的捷径。每当日本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最先作为买方自告奋勇的总是中国企业。然而,品牌本来是企业注入自己的“灵魂”,与客户之间建立信赖,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培育出来。企业之所以成为企业的原因就在于此。
由于品牌号召力没有提高,中国企业至今仍在收购其他企业的品牌,试图穿着他人的衣服参加比赛,而日本企业在陷入经营困境后甚至会出售品牌。从中长期来看,令人感到对买方和卖方都绝对没有好处的交易今年春季再次出现。但是,已经难以挽回。继“SANYO”、“Pioneer”和“JVC”等之后,“TOSHIBA”和“SHARP”等开创一个时代的日本家电品牌再次跨海而去,命运将取决于大陆、台湾企业。
(牧笛 编译)
|